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2014/15》的结果反映,香港以外地区投资者的买卖及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交易金额增加,带动整体市场成交总额呈可观增长。具体结果显示,外地投资者参与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的交易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2014/15年度)所占比重保持在39%的水平,但其成交金额则较前一个12个月期间(2013/14年度)增加71%;反观香港本地投资者成交金额虽增加45%,在整个市场成交金额所占份额却下跌至39%。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成交金额增加124%,市场份额上升至22%。
研究调查亦显示, 2014/15年度机构投资者(本地及外地)的交易占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成交总额的51%,低于2013/14年度的58%,而个人投资者(本地及外地)的交易比重则为27%(2013/14年度为25%)(见图1及2)。
在外地机构及个人投资者中,中国内地投资者的交易比重排名第三,紧随英国及美国投资者之后。中国内地投资者的交易占市场成交总额的比重由5%上升至9%,连同英、美投资者合占成交总额约28%。中国内地投资者的交易从较低基数按年上升超过185%,若干程度上反映2014年11月沪港通推出的影响。
2014/15年度研究调查的其他结果
-
外地机构投资者是四个投资者类别(本地
/外地及个人/机构)中交易比重最高者,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31%,2013/14年度为34%(见图1
)。
-
本地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
19%,2013/14年度为24%(见图1
)。
-
本地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
19%,2013/14年度为20%(见图1
)。
-
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交易于
2014/15年度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比重增至22%的历史新高,2013/14年度为16%(见图1
)。
-
香港以外地区投资者的交易继续占成交总额的相当大比重(见图
3及4
):
-
英国投资者的交易比重为外地投资者之首,2014/15年度占外地投资者交易的27%(2013/14年度为28%),或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10%(2013/14年度为11%
)。
-
美国投资者的交易比重居次,2014/15年度占外地投资者交易的23%(2013/14年度为26%),并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9%(2013/14年度为10%)
。
-
中国内地投资者的交易比重排名第三,2014/15年度占外地投资者交易的22%(2013/14年度为13%),并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9%(2013/14年度为5%)
。
-
欧洲大陆投资者的交易占外地投资者交易的8%(2013/14年度为10%),并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3%(2013/14年度为4%
)。
-
欧洲投资者(包括英国)于2014/15年度的交易合占外地投资者交易的34%(2013/14年度为38%
)。
-
亚洲投资者(不包括中国内地)于2014/15年度的交易合占外地投资者交易的14%(2013/14年度为16%
)。
-
亚洲区内有18个报称的外地投资者来源地;而除亚洲、欧洲及美国以外所报称的其他来源地则有50
个。
-
过去十年,来自中国内地投资者的交易以35%的复合年增长率递增,增幅为香港以外所有单一来源地之中最高者(见表1
)。
-
个人网上交易占个人投资者交易总额的44%(2013/14年度为38%),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12%(2013/14年度为9%)(见图5
)。
《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自1991年起每年进行,每次涵盖香港证券市场前一年的十月至之后一年的九月共12个月的交易数据。在2014/15年度的调查中,香港交易所向487名交易所参与者寄发问卷。「沪港通」下负责「港股通」交易的指定特别交易所参与者(中国投资信息有限公司)未获寄发问卷,但其交易数据被纳入最终数据分析中。填妥的问卷样本以数目计是调查对象的85%,以成交金额计是90%。
《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2014/15》的报告全文登载于香港交易所网站。
注:
1. |
本文中,现货市场、证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均指香港交易所的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旗下买卖股票、债券、基金、衍生权证及其他产品的市场。
|
2. |
外地客户/投资者是指非在香港定居的个人客户/投资者或非在香港营运的机构投资者,其资金来自海外。
|
3. |
联交所参与者(或称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交易是指以其公司本身账户所进行的交易。
|
4. |
个人网上交易是指个人投资者将买卖指令透过如互联网等电子媒体直接输入并传送至经纪经执行而产生的交易。
|
5. |
是项研究调查的调查对象是交易所参与者,他们是按本身对客户的认识回应调查。香港交易所无法直接接触交易所参与者的客户,亦无法核实其身份。
|
6. |
研究调查的其中一项限制,是交易所参与者有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客户买卖的真正来源地。例如,参与者可能将来自外地但经本地机构落盘的买卖,列作本地机构买卖,反之亦然。有些交易所参与者未必能够知悉由银行转介而来的买卖盘之真正分类,而或会将这些视为直接来自银行的机构客户交易。因此,调查结果可能与真实情况有偏差。 |
图1.
现货市场成交金额按投资者类别的分布
(
2014年10月 – 2015年9月)

注: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数字的总和未必相等于100%。
图2.
现货市场成交金额按投资者类别的分布
(2005/06 – 2014/15)
(a) 本地及外地

(b) 个人及机构

注: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数字的总和未必相等于100%。
图3.
现货市场中外地投资者成交金额按来源地的分布
(2014年10月 – 2015年9月)
#
|
2014/15年度「亚洲其他地区」所报称的来源地有孟加拉、文莱、柬埔寨、印度、印尼、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澳门、马来西亚、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南韩、斯里兰卡、泰国及越南。
|
* |
2014/15年度「其他地区」所报称的来源地包括安圭拉、巴哈马、巴林、伯利兹、百慕达、玻利维亚、巴西、英属维尔京群岛、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加拿大、开曼群岛、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克、厄瓜多尔、格林纳达、圭亚那、洪都拉斯、以色列、牙买加、肯尼亚、科威特、黎巴嫩、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毛里裘斯、墨西哥、摩洛哥、新西兰、纽埃、阿曼、巴拿马、巴拉圭、秘鲁、卡塔尔、俄罗斯、萨摩亚、沙特阿拉伯、塞舌尔、南非、圣基茨和尼维斯、苏里南、千里达和多巴哥、土耳其、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阿联酋、乌拉圭、瓦努阿图及委内瑞拉。 |
注: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数字的总和未必相等于100%。
图4. 现货市场中本地及外地投资者成交金额按来源地的分
布
(2014年10月 – 2015年9月)
^ 来自日本、台湾、亚洲其他地区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投资者。
注: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数字的总和未必相等于100%。
表1. 过去十年各类投资者的成交金额复合年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