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的《个人投资者调查2014》,参与香港证券市场的本地个人投资者人数及其占成年人口的百分比均持续高企。该项调查亦发现,年内个人投资者在香港证券市场的交易金额,以每宗交易计及年内交易总额计均较2011年普遍上升。
该项调查于2014年11月12日至12月23日期间1进行,调查发现约225万香港成年人为证券投资者2,占香港成年人口的36.2%,高于上一次调查的35.7%;而香港成年人口中有36.4%为个人投资者(指参与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及/或衍生产品(即期货及期权)市场的人士)。调查结果亦显示,个人投资者透过网上媒体进行证券交易的比例持续攀升,以及银行依然是最主要的证券交易渠道。
这次调查的主要结果包括:
(1) |
香港成年人口中有36.2%(或2,253,000人)是证券投资者(指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12个月内曾买卖证券的人士),较2011年的35.7%为高。
|
(2) |
香港成年人口中有34.5%(或2,147,000人)是证券持有人(即在受访时持有证券的人士)。所有证券投资者(包括非证券持有人)所持证券价值的中位数为200,000元。所有证券投资者(包括非股份持有人)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数目的中位数为4只,而所持股份价值的中位数为150,000元。
|
(3) |
证券投资者中,有30.5%投资交易所买卖基金,较2011年的20.9%大幅增加;有9.1%投资权证3及4.5%投资牛熊证,而约有10%投资权证及/或牛熊证。4 |
(4) |
香港成年人口中约有2%(或100,000人)是衍生产品投资者5。 |
(5) |
证券投资者中,有80%是证券交易者(即在受访前12个月内曾买卖证券的人士)。 |
(6) |
证券交易者中,有73%是网上证券交易者(即在上述12个月期间曾透过网上媒体买卖证券的人士),较2011年的69%为高;衍生产品投资者中,有84%是网上衍生产品交易者(即在上述12个月期间曾透过网上媒体买卖衍生产品的人士),较2011年的67%为高。 |
(7) |
证券交易者中,只透过银行进行交易的约占71%(较2011年的74%为低),而只透过经纪行进行交易的占20%(较2011年的18%为高)。衍生产品交易者中,只透过经纪行进行交易的约占70%(较2011年的59%为高),而只透过银行进行交易的占28%(较2011年的34%为低)。 |
调查期间,典型的香港个人证券投资者是47岁,受过大专或以上教育、个人每月收入约22,500元、家庭每月收入约45,000元的人士。典型的香港个人衍生产品投资者是42岁、受过大专或以上教育、个人每月收入约35,000元、家庭每月收入约75,000元的人士。
按中位数计,证券投资者于2014年的交易次数与2011年相若,但每宗交易的成交金额则高于2011年。所有证券投资者(包括并无交易的证券投资者)在上述12个月期间内的证券交易宗数的中位数为6宗(与2011年相同);证券交易者的平均每宗证券交易金额的中位数为50,000元,较2011年的40,000元为多。每名证券交易者在相关的12个月内的引申证券交易总额的中位数为500,000元6,较2011年的400,000元为高。
按中位数计,衍生产品投资者于2014年的交易次数较2011年为少,但每宗的交易量则相若 ─ 在上述12个月期间内的衍生产品交易宗数的中位数为6宗,较2011年的12宗少(请参阅表2附注),而平均每宗衍生产品交易的合约张数的中位数为2张,与2011年相同。尽管如此,每名衍生产品投资者在相关的12个月内的引申总合约张数的中位数为48张(2011年则为40张)6。
与非网上证券交易者比较,网上证券交易者多为较年轻、具较高学历、较高职位以及个人及家庭月入较高的人士;他们的证券交易次数亦多会较频密,并主要透过银行进行交易。
主要透过经纪行进行交易的证券交易者的交易次数较那些主要透过银行进行交易的频密 ─ 前者的证券交易宗数的中位数为16宗对比后者的10宗。对比后者,前者多为较年长的人士,持有的证券投资组合价值较大。
就调查所问及对香港股票市场各方面的观感,证券投资者普遍持正面看法(在7分制的评分准则上(1为非常不同意,7为非常同意),各项目所得的平均分为4分以上),正面观感较2011年强烈。衍生产品投资者亦普遍对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产品市场各方面持正面看法(所有项目所得的平均分为4分以上)。当被问及「香港交易所以公众利益为优先考虑」这方面时,个人投资者的看法亦属正面(平均分为4.80分)。
《个人投资者调查》自1989年起一直定期进行,2014年的调查以电话访问了共2,271人。
《个人投资者调查2014》报告全文与主要结果的英文版,以及以往的调查报告已登载香港交易所网站。
随附部分调查结果的统计图表。
1 |
为方便查考,新闻稿中的文字及图表均以「2014年12月」或「2014年」显示。 |
2 |
有关「证券投资者」、「证券」及其他主要名词的定义,请参阅本新闻稿第三页的注释。 |
3 |
权证包括股本权证及衍生权证。 |
4 |
「投资」是指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12个月内曾买卖该种类的证券。 |
5 |
「衍生产品」是指于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产品市场买卖的期货或期权。由于调查样本中的衍生产品
投资者人数少,有关衍生产品投资者的统计数字会有较大误差。 |
6 |
详细的计算方法请参阅调查报告。 |
注: |
 |
词汇: |
|
1. |
证券:在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上市或交易的产品 ─ 包括股份、权证、交易所买卖基金、牛熊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其他证券。 |
|
2. |
证券持有人:在受访时持有「证券」的人士。 |
|
3. |
所持证券:在受访时所持有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的任何产品。 |
|
4. |
证券投资者: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12个月内曾买卖于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上市或交易的证券的人士。 |
|
5. |
股份持有人:在受访时持有于香港交易所上市或交易的股本证券(即上市公司股份)的人士。 |
|
6. |
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在受访时所持有于香港交易所上市或交易的上市公司股份。 |
|
7. |
证券交易者︰在受访前12个月内曾买卖于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上市或交易的证券的人士。 |
|
8. |
衍生产品投资者: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12个月内曾买卖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产品市场期货或期权的人士。 |
 |
由于调查中受访的衍生产品投资者人数少,凡有关衍生产品投资者的调查结果会存在较大误差。所以,诠释有关此投资者类别的调查结果时必须倍加谨慎。 |
 |
调查中问及个人投资者对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若干方面的观感,其中包括一些很大程度上不在香港交易所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例如对经纪的监管及内幕交易的监管等。 |
 |
「股票市场」及「证券市场」均指在香港交易所的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旗下买卖股票、债券、基金、权证、牛熊证及其他产品的市场。 |
图1. 证券持有人及证券投资者趋势

图2. 衍生产品投资者趋势
注: |
由于调查样本中的衍生产品投资者人数少,有关衍生产品投资者的统计数字会有较大误差。 |
图 3. 网上交易者占比趋势 (2002 - 2014)

图 4. 证券投资者对香港股票市场的观感 (2014)

注: |
(1) |
问卷调查中采用7分制评分准则,1分为「非常不同意」,7分为「非常同意」。将调查结果分为「同意」(5-7分)、「一般」(4分)及「不同意」(1-3分)只为方便比较。 |
|
(2) |
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百分比的总和未必相等于100% |
图 5. 衍生产品投资者对香港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的观感 (2014)

注: |
(1) |
问卷调查中采用7分制评分准则,1分为「非常不同意」,7分为「非常同意」。将调查结果分为「同意」(5-7分)、「一般」(4分)及「不同意」(1-3分)只为方便比较。 |
|
(2) |
样本中的衍生产品投资者的人数少,因此百分比分布只具指示性作用。 |
|
(3) |
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百分比的总和未必相等于100%。 |
图6. 个人投资者对香港交易所的观感 (2014)

注: |
(1) |
问卷调查中采用7分制评分准则,1分为「非常不同意」,7分为「非常同意」。将调查结果分为「同意」(5-7分)、「一般」(4分)及「不同意」(1-3分)只为方便比较。 |
|
(2) |
样本中的衍生产品投资者的人数少,因此百分比分布只具指示性作用。 |
|
(3) |
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百分比的总和未必相等于100%。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