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
(
香港交易所)于
2009
年
11
月
13
日至
12
月
23
日期间
1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
,
个人投资者
继续
高度参与香港交易所旗下的证券市场
。超过三分一的香港成年人口为证券投资者(指投资于香港交易所证券市场产品的人士)。根据有关调查,香港成年人口中有
35.1%
为个人投资者
(指
参与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及/或衍生产品
(
即期货及期权)市场的人士)(
2007
年为
35.8%
)。
《个人投资者调查
2009
》结果显示:
-
香港成年人口中有
35.0%
(或
2,059,000
人)是证券投资者(指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
12
个月内曾买卖证券的人士)。
-
香港成年人口中有
32.6%
是证券持有人
,即在受访时持有证券的人士。所有证券投资者
(
包括非证券持有人)所持证券价值的中位数为
100,000
元。所有证券投资者
(
包括非股份持有人)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数目的中位数为
3
只
,而所持
股份价值的中位数为
100,000
元。
-
证券投资者中,
约有10%曾投资权证2
(即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
12
个月内曾买卖权证的人士)
,
有
7%
曾投资牛熊证
(
即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
12
个月内曾买卖牛熊证的人士)。综合而言
,
证券投资者中
约有
12%
曾投资结构性产品
(即
权证及
/
或牛熊证)。
-
香港成年人口中有
1.3%
(或
75,000
人)是衍生产品投资者(指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
12
个月内曾在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产品市场买卖期货或期权的人士)3
。
-
证券投资者中,有
84.9%
是证券交易者
(即在受访前
12
个月内曾买卖证券的人士)。
-
证券交易者中,有
66.9%
是网上证券交易者
(即在上述
12
个月期间内曾透过线上媒体买卖证券的人士),较
2007
年的
58.8%
为多;衍生产品投资者中,有
69.1%
是网上衍生产品交易者(即在上述
12
个月期间内曾透过线上媒体买卖衍生产品的人士),较
2007
年的
49.2%
为多。
-
证券交易者中,只透过银行进行交易的占
69.8%
(较
2007
年的
62.9%
为多),而只透过经纪行进行交易的则占
19.3%
(较
2007
年的
22.6%
为少)。衍生产品交易者中,只透过银行进行交易的占47.9%(较2007
年的
36.7%
为多),而只透过经纪行进行交易的则占44.2%
(较
2007
年的
48.5%为少)。
调查期间,典型的香港个人证券投资者是
45
岁
,
受过预科或以上教育、个人每月收入约
16,250
元、家庭每月收入约
35,000
元的人士。
典型的香港个人衍生产品投资者是
40
岁、受过预科或以上教育、个人每月收入约
27,500
元、家庭每月收入约
45,000
元的人士。
证券投资者于
2009
年的交易模式与
2007
年的相若
──
所有证券投资者在上述
12
个月期间内的证券交易宗数的中位数为
10
宗
,
而在证券交易者中
,
其平均每宗证券交易金额的中位数为
35,000
元
,两者均
与
2007
年相同。每名证券交易者在相关的
12
个月内的引伸证券交易总额的中位数为
468,000
元4
(
接近
2007
年的
500,000
元)。
衍生产品投资者于
2009
年的交易模式也与
2007
年的相若
──
在上述
12
个月期间内的衍生产品交易宗数的中位数为
10
宗
,
平均每宗衍生产品交易的合约张数的中位数为
2
张
,两者均
与
2007
年相同。每名衍生产品投资者在相关的
12
个月内的引伸总合约张数的中位数为
25
张,较
2007
年的
40
张为少5
。
与非网上证券交易者比较,网上证券交易者多为较年轻、具较高学历及高职位的人士;他们所持证券的价值多会较高、交易次数亦多会较频繁。
主要透过经纪行进行交易的证券交易者所持证券的价值多会较高、交易次数多会较频密。
证券投资者普遍对香港股票市场各方面均持正面看法
(在
7
分制的评分准则上(
1
为非常不同意,
7
为非常同意),所有项目所得平均分为
4
分以上)。衍生产品投资者普遍对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产品市场各方面亦持正面看法(所有项目所得平均分约为
5
分)。当被问及「香港交易所以公众利益为优先考虑」这方面时,个人投资者的看法亦属正面。
《个人投资者调查》自
1989
年起一直定期进行,
2009
年的调查以电话访问了共
2,303
人。
《个人投资者调查2009
》报告的英文版全文及以往的调查报告已登载香港交易所网站
。
随附部分调查结果的统计图表。
1
为方便查考,新闻稿中的文字及图表均以「
2009
年
12
月」或「
2009
年」显示。
3
由于调查样本中的衍生产品投资者的人数少,有关衍生产品投资者的统计数字会有较大误差。
5
有关详细的计算方法,请参阅调查报告。
注:
- 证券持有人:在受访时持有「证券」的人士(「证券」定义为在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上市或交易的产品──包括股份、权证、交易所买卖基金、牛熊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其他)。
- 所持证券:在受访时所持有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的任何产品。
- 证券投资者: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12 个月内曾买卖于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上市或交易的证券的人士。
- 股份持有人:在受访时持有于香港交易所上市或交易的股本证券(即上市公司股份)的人士。
- 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在受访时所持有于香港交易所上市或交易的上市公司股份。
- 证券交易者︰在受访前12个月内曾买卖于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上市或交易的证券的人士。
- 衍生产品投资者: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12 个月内曾买卖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产品市场期货或期权的人士。
- 「网上证券交易者」的定义与2002年前的调查略有不同,但预计对调查结果的可比性影响不大。
- 由于调查中受访的衍生产品投资者人数不多,凡有关衍生产品投资者的调查结果会存在较大误差。所以,诠释有关衍生产品投资者的调查结果时必须倍加谨慎。
- 调查中问及个人投资者对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若干方面的观感,其中包括一些很大程度上不在香港交易所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例如对经纪的监管及内幕交易的监管等。
- 「股票市场」及「证券市场」均指在香港交易所的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旗下买卖股票、债券、基金、权证、牛熊证及其他产品的市场。
图1. 证券持有人及证券投资者趋势

图2. 衍生产品投资者趋势

注: |
由于调查样本中的衍生产品投资者的人数少,有关衍生产品投资者的统计数字会有较大误差。 |
表1. 证券投资者所持证券价值及交易模式 |
所有证券投资者 |
2007年 |
2009年 |
所持证券价值的中位数(元)# |
100,000 |
100,000 |
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数目的中位数# |
无数据 |
3 |
所持上市公司股份价值的中位数# |
无数据 |
100,000 |
证券交易者–受访前12个月的交易 |
2007年 |
2009年 |
证券交易宗数的中位数# |
15 |
10 |
平均每宗证券交易金额的中位数(元)# |
35,000 |
35,000 |
引伸证券交易总额的中位数(元)# |
500,000 |
468,000 |
#不包括边远值。 |
表2. 衍生产品交易者的交易模式 |
受访前12个月内的交易 |
2007年 |
2009年 |
衍生产品交易宗数的中位数# |
10 |
10 |
平均每宗衍生产品交易合约张数的中位数# |
2 |
2 |
引伸总交易合约张数的中位数# |
40 |
25 |
# 不包括边远值。 |
表3. 证券交易者的证券交易渠道* |
|
2007年 |
2009年 |
主要透过银行 |
69.0% |
73.5% |
– 只透过银行 |
62.9% |
69.8% |
– 通常透过银行 |
6.1% |
3.7% |
主要透过经纪行 |
30.0% |
25.9% |
– 只透过经纪行 |
22.6% |
19.3% |
– 通常透过经纪行 |
7.4% |
6.5% |
使用银行及经纪行的程度相同 |
0.9% |
0.5% |
拒绝回答 |
0.1% |
0.1% |
* |
银行及经纪行均向个人投资者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然而,银行并非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的交易所参与者。他们须将投资者的买卖盘转至经纪行执行处理,而接受买卖盘的经纪有可能但未必与该银行有关系。 |
注: |
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百分比的总和未必相等于小计或100%。 |
表4. 衍生产品交易者的衍生产品交易渠道* |
|
2007年 |
2009年 |
主要透过银行 |
43.0% |
47.9% |
– 只透过银行 |
36.7% |
47.9% |
– 通常透过银行 |
6.3% |
0.0% |
主要透过经纪行 |
54.9% |
52.1% |
– 只透过经纪行 |
48.5% |
44.2% |
– 通常透过经纪行 |
6.4% |
7.8% |
拒绝回答 |
2.1% |
0.0% |
* |
银行虽无直接向个人投资者提供衍生产品交易服务,但会透过网站或查询提供转介服务,将投资者转介予其公司集团旗下的经纪行。在调查中,回答本身是透过银行买卖衍生产品的投资者会包括使用上述转介服务的投资者,以及透过与相关银行附有同一银行集团标签的经纪行进行交易的投资者。 |
注: |
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百分比的总和未必相等于小计或100%。 |
表5. 证券交易者按交易渠道划分的交易模式(2009年) |
受访前12个月内的交易 |
主要透过银行 |
主要透过经纪行 |
证券交易宗数的中位数* |
10 |
15 |
平均每宗证券交易金额的中位数(元)* |
40,000 |
30,000 |
引伸证券交易总额的中位数(元)* |
420,000 |
500,000 |
占所有股票交易者证券交易总额的百分比 |
68% |
32% |
* 不包括边远值。 |
表6. 衍生产品交易者按交易渠道划分的交易模式(2009年) |
受访前12个月内的交易 |
主要透过银行 |
主要透过经纪行 |
衍生产品交易宗数的中位数# |
4 |
24 |
平均每宗衍生产品交易合约张数的中位数# |
3 |
2 |
引伸总交易合约张数的中位数# |
20 |
60 |
* 不包括边远值。 |
图
3.
网上证券交易者及网上衍生产品交易者所占比率的趋势(
2002
年至
2009
年)

图
4.
证券投资者对香港股票市场的观感(
2009
年)

注: |
(1) |
问卷调查中采用7分制评分准则,1分为「非常不同意」,7分为「非常同意」。调查结果分为「同意」(5-7分)、「一般」(4分)及「不同意」(1-3分)只为方便比较。 |
|
(2) |
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百分比的总和未必相等于100%。 |
图5. 衍生产品投资者对香港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的观感(2009年)

注: |
(1) |
问卷调查中采用7分制评分准则,1分为「非常不同意」,7分为「非常同意」。调查结果分为「同意」(5-7分)、「一般」(4分)及「不同意」(1-3分)只为方便比较。 |
|
(2) |
样本中的衍生产品投资者的人数不多,因此百分比分布只具指示性作用。 |
|
(3) |
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百分比的总和未必相等于100%。 |
图6. 个人投资者对香港交易所的观感(2009年)

注: |
(1) |
问卷调查中采用7分制评分准则,1分为「非常不同意」,7分为「非常同意」。调查结果分为「同意」(5-7分)、「一般」(4分)及「不同意」(1-3分)只为方便比较。 |
|
(2) |
样本中的衍生产品投资者的人数不多,因此百分比分布只具指示性作用。 |
|
(3) |
由于四舍五入之误差,百分比的总和未必相等于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