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于2005年12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香港交易所股票市场参与买卖的个人投资者占成年人口的比率已由2004年的24%升至超过28%。
《个人投资者调查2005》结果显示:
|
有2.4%(或135,000人)是衍生产品投资者(即在受访时持有在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产品市场买卖的期货或期权或曾于受访前十二个月内买卖该等期货或期权的人士)。1
|
|
香港成年人口中有28.8%(或1,631,000人)是个人投资者(即股票投资者或衍生产品投资者或两者皆是)。
|
|
衍生产品投资者中,有37.5%是网上衍生产品交易者(即在上述十二个月期内曾透过网上媒体进行全部或部分衍生产品交易的人士),较2004年的29.3%为多。
|
|
股票交易者中,只透过银行进行交易者占59%,较2001年的46%为多。 |
个人投资者在香港交易所证券市场的参与程度录得自进行《个人投资者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 (28.6%)。
典型的香港个人股票投资者是42岁的白领人士,受过高中或以上教育,个人每月收入约18,750元,家庭月入约35,000元。
典型的香港个人衍生产品投资者是42岁的白领人士,受过大专或以上教育,个人每月收入约22,500元,家庭月入约45,000元。
股票投资者在十二个月期内的股票交易宗数中位数为5宗(2004年:4宗)。若只计算股票交易者,股票交易宗数中位数为10宗;平均每宗股票交易金额的中位数为40,000元;而该十二个月期内每名股票交易者的引伸股票总交易金额的中位数为340,000元。2
衍生产品投资者在上述十二个月期内的交易宗数中位数为6宗,较2004年的10宗为少。3每宗衍生产品交易平均合约张数的中位数为3张(2004年为2张)。该十二个月期内,每名衍生产品投资者的引伸总交易合约张数的中位数为24张,较2004年的30张为低。4
与非网上股票交易者比较,网上股票交易者中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个人及家庭)的人士所占比例较高。
股票交易者中,主要透过经纪行进行交易的人士与主要透过银行进行交易的人士比较,前者交易次数通常较频密,但交易金额则相近。
股票投资者普遍对香港交易所的股票市场持正面看法,满意度也较2004年为高。衍生产品投资者中,对香港交易所的衍生产品市场持正面看法者亦普遍较持负面看法者为多。个人投资者中,认同「香港交易所以公众利益为优先考虑」的比例亦较2004年为高。
《个人投资者调查》自1989年起一直定期进行,2005年的调查以电话访问了共2,455人。
《个人投资者调查2005》报告的英文版全文及以往的调查报告已登载香港交易所网页:http://www.hkex.com.hk/chi/stat/research/research_c.htm。
随附部分调查结果的统计图表。
注 :
|
1. |
股票持有人:在受访时持有于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上市或买卖的股票(包括股份、权证、交易所买卖基金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人士。 |
|
2. |
股票投资者: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12 个月内曾买卖于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市场上市或买卖的股票。 |
|
3. |
衍生产品投资者:在受访时持有或在受访前12 个月内曾买卖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产品市场期货或期权的人士。 |
|
在截至2005年12月止的十二个月期内,所有衍生产品投资者皆曾进行衍生产品交易。 |
|
过去的调查对「网上股票交易者」的定义曾略作修订;该等修订预计对调查结果的可比性影响不大。 |
|
调查中问及个人投资者对香港交易所旗下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若干方面的观感,其中包括一些很大程度上不在香港交易所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例如对经纪的监管及内幕交易的监管等。 |
图1 股票持有人及股票投资者趋势

图2 衍生产品投资者趋势

表1. 股票交易者的交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