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Turnover
-






-
-
|
|
|
|
|
|
-
-
-
加载中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周文耀之讲辞

企业
2003年7月8日

投影片 1

大家好。

今天第一次以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身份跟大家见面,向各位介绍我们公司各方面的最新发展。最近也有多项报章报道提及香港交易所内部的变动以及我们的策略,可惜其中有部分纯属猜测,有数篇的内容更属不确。我想借此机会,向各位讲述一下我们公司的最新情况,也好回答各位的问题。不过,由于我们稍后公布的中期业绩将涵盖截至2003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所以今天不会跟大家讨论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又或其他股价敏感资料。


投影片 2

首先 ,我想先谈谈香港交易所的发展策略。香港交易所的首要任务仍是加强并发展香港市场成为:

  1. 中国内地和香港企业的首要国际资本市场;
  2. 在环球证券及期货市场中作为亚洲时区的中枢市场;及
  3. 其他主要证券及衍生产品交易所在寻求建立环球联盟时的首选亚洲伙伴。

对于第一个目标,我们很有信心可以达到,因为我们在这方面往绩超卓。过去十年间,我们市场经已为H股及红筹公司集资超过7,266亿港元。 到今天(2003年7月8日),于交易所主板上市的H股公司有58家、红筹公司71家,创业板有H股23家、红筹公司1家。为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内地企业的主要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我们会继续于中国内地进行市场教育及推广,例如:我们现正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到内地举行多个大型推介会。

我们对于上星期政府宣布准许香港交易所根据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在北京设立代表办事处感到高兴。我们很快就会作出申请,并计划一经批准,就立即成立北京办事处。我们相信,设立北京办事处将有助我们为内地的准发行人提供更快和更佳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公司到交易所上市。

发展内地业务固然是我们高度重视的项目,但与此同时,走向国际也将继续是我们市场未来的最佳路向。

走向国际并不一定要投资海外交易所和结算所。暂时来说,我们并无任何特定的投资对象,对投资的兴趣也不是太大。

希望成为其他主要证券及衍生产品交易所在寻求建立环球联盟时的首选亚洲伙伴。香港在这方面占有多项优势。因为香港与北美洲时区的最主要市场 ─ 纽约,以及欧洲时区的最主要市场 ─ 伦敦,都有共同的语言 - 大家都是采用英语,大家也都是采用普通法。当然,这方面的发展亦有相当的困难,包括会计制度、监管架构和规范要求差异等等问题,但这些都是一些可以解决的事情。


投影片 3

长期而言,香港交易所希望能结合香港金融业内的其他机构及专业人士,达致下列目标:

  1. 香港有稳固的法治基础,有国际最高标准的市场规范和设施,而且香港在市场营运、监管等方面都已建立重要的国际联系;香港金融市场将可以为内地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最高国际标准的金融服务,协助内地企业和投资者稳步加入国际市场。

  2. 香港拥有众多的金融专业人才;而且这些专才的专业水平、操守和国际经验都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他们对内地、香港以至亚洲邻近地区的政治、法律制度、政府政策、经济和文化背景都有相当认识。香港可以研究制订发展评级服务的政策、建立一个培育发展评级服务的环境,建立获国际认可的相关服务标准,从而发展一套更适合本地区的评级制度,为本地区创立一门新的评级服务行业。

  3. 待内地与香港之间建立了双向的合法资金流通渠道后,将可以进一步促进香港投资基金业的发展。随着资金供应逐步增加,香港会考虑吸引更多世界主要的蓝筹企业到香港市场挂牌交易,把香港发展成亚洲时区内最主要的投资及基金管理中心、分析员聚集的基地。

  4. 当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时,内地上海、深圳与香港的证券和衍生产品期货市场将可以相互结合,发展成为亚洲区内最大的金融市场。

在香港这些发展路途上,香港交易所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投影片 4

我们上个月已将公司架构改组,以加强营运效率,也提升香港交易所实力,充份把握日后的发展机会。

主要的变动将涉及「交易市场业务单位」(EBU)与「上市、监察及风险管理单位」(LRRM),而后者已易名为「上市单位」。以往由LRRM的监察科负责的参与者申请批核及监察职能已拨归交易市场业务单位,而以往由监察科负责的保荐人监管职能则纳入上市单位之内。前任上市科主管韦思齐 (Richard Williams)已升任上市单位主管,并接替李洁英出任主板及创业板上市委员会秘书一职。李洁英现在是香港交易所财务总监。

香港交易所一直致力提升本身的竞争力,为了贯彻这个目标,我们在5月底精简运作,包括终止9名高级行政人员及5名秘书的聘任。受这次精简行动影响的其他员工已获重新调配往其他部门,填补类同的空缺。这次精简行动与公司控制整体成本的政策一致。

至今香港交易所的公司架构重组已大致完成 - - 虽然不同部门之间还可能会进一步的调整。待有关工作流程及业务程序的检讨完成后,现时由50至60名合约雇员或临时员工所处理的工作,预期可以部分或全部由香港交易所的员工接手处理,而有关的合约雇员或临时员工将因此可望在未来12个月内逐渐退出。

香港交易所每年也检讨员工薪酬。在6月底,香港交易所聘有长期雇员768人 (2002年12月底的数字是797人)。一如其他检讨,薪酬检讨的结果可以是加薪、也可以是减薪,视乎个别员工的工作表现。


投影片 5

这个是香港交易所的新公司架构图。


投影片 6

展望将来,我们会集中资源继续推展能为股东或市场用家增加价值的计划,其中包括涉及上市监管、市场设施以及产品服务发展等计划。

在上市事宜上,我们继续配合政府检讨香港上市体制的工作。财政司司长在2003年4月10日宣布,有见于专家小组的建议影响深远,事情需要进一步征询社会人士意见。政府预计有关谘询将于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展开,于2004年初结束。若有需要修订法例,有关修订内容可于2004/2005立法年度提交立法会。过程中香港交易所将紧密配合政府和证监会。我们始终认为,从市场长远利益着眼,最适合担任上市事宜前线监管机构的,当是香港交易所。我们会以事实证明、并向社会人士清楚说出我们的想法。

另一方面,我们将会增订有关企业管治的规则,进一步提升市场质素。我们在2003年1月17日发表有关企业管治事宜市场谘询结果的报告,现时正草拟有关规则修订,预期规则修订建议于今年第三季可供上市委员会审议。

我们亦与证监会一同征询市场对有关保荐人监管的规则修订建议的意见,有关谘询将于今个月底结束。

此外,我们也正检讨市场对首次上市及持续上市资格准则和除牌机制谘询的回应,希望可以尽快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投影片 7

在市场基建和设施方面,我们正进一步提升衍生产品交易系统HKATS的软件程式。有关内部测试(用户接纳测试、整合测试)已经顺利完成。香港交易所已按证监会的要求,请来一家独立公司检讨有关测试的覆盖范围和足够程度。至于与参与者进行的测试,则将于今年8月进行。我们计划可于今年第四季推出HKATS的升级版软件。

此外,在新一代的证券结算系统CCASS/3完成各阶段推出的同时,有关综合的衍生产品结算系统DCASS的开发及测试工作,亦按修订后的时间表如期推行。有关DCASS实施计划 (包括作业系统准备就绪以及市场演习),将于刚才我曾提及的HKATS软件程式升级工作完成后,才再行定出详细时间表。暂时我们计划在2004年第一季推出DCASS。

另外,我们亦在准备另一份谘询文件,载列建议中的「投资者户口」模式以及实施有关模式对香港各市场人士的影响。我们希望可于今年第三季就此事谘询市场意见。

在「第三者结算」建议方面,我们现正重新研究在整个「第三者结算」 架构下的结算代理安排以及「非指定性第三者结算模式」(explicit model),准备在今年第三季发出谘询文件。至于2002年7月就「指定性第三者结算模式」(implicit model)所发出的谘询文件,我们亦会发布谘询所得结论,进一步听取市场意见。

此外,我们亦会研究政府金融基建督导委员会1999年报告所建议的无纸化市场模式。香港交易所及证监会已完成一项关于香港推行无纸化证券市场的成本效益分析。香港交易所计划在今年第三季,谘询市场对香港实施无纸化市场模式的意见。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香港交易所亦正在评估是否可以在香港设立一个同时包括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产品的单一结算所。

在市场交易方面,我们打算在今年第三季左右,就高价证券的价位问题谘询市场意见。不过,有关买卖单位的研究则暂时搁置,因为市场对此并无任何明显的倾向或选择。


投影片 8

在产品发展方面, 我们继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并检讨现有的产品。

今年4月11日,我们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签订谅解备忘录,共同研究发展一个亚洲能源衍生产品市场。双方代表已组成工作小组,现正研究有关的市场及结算模式。

我们亦正与证监会商讨根据《上市规则》有关结构性产品的条文,推出「保本证」。

我们又计划在今年第四季与市场参与者讨论,研究是否可以将合资格发行股票挂钩票据的正股资格扩大。

此外,我们会继续与准发行人讨论于交易所发行地区性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事宜。

我们将分阶段收窄现时各个股票期权类别的行使价间距,而暂时不再研究发展「灵活期权产品」。丰控股期权及恒生银行期权部分月份合约的行使价间距已于2003年5月缩窄50%,市场反应良好。

我们曾在2003年5月修订港元利率掉期定盘的部分细则,我们现正评估市场对此的接受程度,再研究是否推出利率掉期期货。


投影片 9

虽然不可以谈及今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但讲述市场表现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表概括了我们证券市场于2003年上半年度的表现。

主板及创业板合计:2003年上半年度平均每日成交额和去年同期比较下跌 6.8%,但比2002年全年平均每日成交额上升 6.1% 。

今年上半年共有28家公司新上市,去年同期则有62宗 (主板34宗,创业板28宗)。2002年全年则共录得117宗新上市(包括两家由创业板转往主板上市的公司)。

市场统计

2003年6月30日 2002年6月30日 2002年12月31日
主板 创业板 主板 创业板 主板 创业板
上市公司数目 824 175 787 137 812 166
今年新上市公司 16 12 34 28 60 57
今年平均每日成交额 6,956 百万元 103百万元 7,341百万元 235百万元 6,474百万元 178百万元
市场总值 3,907,287百万元 60,965百万元 3,791,697百万元 60,521百万元 3,559,099百万元 52,220百万元
市盈率 13.90 28.13 14.82 25.47 14.89 21.75
今年首次公开招股
筹得资金
6,541百万元 577百万元 3,479百万元 2,299百万元 44,974百万元 7,011百万元
H股公司数目 58 22 50 13 54 20
红筹公司数目 71 1 69 1 71 1


投影片 10

在衍生产品市场方面,恒生指数期货的平均每日成交量比2002年全年平均成交增加 26%。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合约的成绩亦比去年理想,平均每日成交量上升3% 。

恒生指数期权合约在上半年的总成交较2002年同期大幅增加185.3%,亦较2002年全年平均每日成交量上升110%。

港元利率期货今年上半年成交合约张数较少,原因有二:其一是港元利率期货合约金额由2002年5月27日起提高5倍;其次是合约主要是银行买卖,而今年上半年非典型肺炎疫症发生期间,银行的买卖兴趣也受影响。

此外,股票期权的平均交投量和去年全年比较,微跌3.9%。


投影片 11

今天的介绍到此为止。大家若有任何问题,欢迎提出。多谢各位。

更新日期 2003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