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邝其志今日在伦敦举行的首届全球金融业基础设施领袖会议上表示:「交易所及结算所再不是投资者进行买卖及结算交易的唯一市场。」
是次会议由香港交易所与其他机构协办,是继去年10月纽约「存管信托及结算公司」(DTCC)就「中央结算对手」(central counterparty) 这议题发表白皮书后,进一步探讨有关议题的会议。该白皮书认为,一些国家或地区采取促进环球证券交易增长的措施,若能发展配套的环球结算解决方案,当令全球证券业获益。
邝其志表示:「交易所及结算所须面对来自同业及独立服务营运商的竞争。现今的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愈来愈强大、要求日高,发展也愈趋全球化。」
他说,激烈的竞争提高了市场对服务的要求,包括24小时交易,进而提升了整体服务的水平。
邝氏续道:「全球化发展已成为改革的主要驱动力。现时,跨境的投资活动快速增长,投资者亦分散投资在不同的产品及市场上。」
他说,交易所及结算所为迎接日趋激烈的竞争,已加强横向和纵向整合以及跨国合作。
会议联席主席DTCC主席兼行政总裁Jill M. Considine表示,环球投资市场扩大,加上跨境投资活动频繁,对市场和投资者以至全球金融体系均有深远的意义。
Considine女士指出:「今天,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协助业界人士减低风险、削减成本、强化资本效益和提高市场流通量,确保金融服务业的基础设施能紧贴人们对进行24小时跨境交易的要求。」
邝其志表示,新形势令人质疑一个「中央结算对手」仅服务单一市场的成效。不过,他补充说:「现有的结算所究竟应全面整合,抑或建立技术联系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暂时仍难有定论。」
他又表示:「中央结算对手透过合并来整合,可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增加净额结算及对销的机会以及减少基建投资方面出现重复。但缺点是由一个或数个中央结算对手主导市场或会造成风险过度集中。」
他指出,与欧洲的情况不同,亚洲国家由于法制、监管模式以及货币各异,因此并未出现任何跨境整合。
然而,亚太区的交易及结算所亦有意在本地股份上市、买卖及结算等传统业务外,拓展新业务。因此,他们与区内或其他时区同业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系或结盟的情况亦有出现。
邝氏预料为期一天半的会议能就业界面对的问题提供深入的分析。他说:「眼前明显不过的是,原地踏步而不向前走是不行的。」
他说:「只有以最具效率的方法和最具竞争力的价格为市场提供合适的产品及服务,交易所及结算所才能持续经营以至成功发展。」
上述讲辞全文 (只供英文版本) 已刊载于香港交易所网站(http://www.hkex.com.hk)以供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