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是世界主要的交易所集团之一,业务范围包括股票、大宗商品、衍生产品、定息及货币产品。香港交易所是全球领先的新股融资中心,也是香港唯一的证券及衍生产品交易所和结算所营运机构,为国际投资者提供进入亚洲最活跃市场的渠道。
香港交易所坚信要维持一个公开透明的投资环境,并与投资业界人士保持建设性的沟通。您可在本页面查閲有关香港交易所最新财务资料、战略规划、简报、业务统计、监管披露、股东资料以及投资者关系组联络方式等资料。
香港交易所一直致力实行最高水平的企业管治,深明良好管治是我们的业务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香港交易所企业管治的架构及常规实践均奉行「企业管治守则」的各项原则。
欢迎浏览香港交易所集团媒体中心。您可在本页面中浏览我们的最新消息、分析和研究报告、业内活动及会议资讯;亦可浏览多媒体库内的照片及视频,分享我们过往活动的经典时刻。
按此下载报告 >
沪港通于2014年11月17日推出,是由香港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结算)在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证券市场之间建立的交易及结算互联互通机制,旨在让两地投资者可以直接进入对方市场。
在沪港通下,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香港交易所全资附属公司)与上交所建立了市场间买卖盘传递技术设施,从而让各自市场的投资者能够买卖在对方市场上市的指定股票。
深港通于2016年12月5日推出,由香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与中国结算建立,大体延续了与沪港通类似的规则及设计。
港股通允许合资格内地投资者买卖于香港上市的合资格股票和ETF,沪股通和深股通则是让国际投资者可通过香港市场买卖于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的合资格A股和ETF。
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并符合特定资格的 A 股和 ETF 可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买卖;而在香港上市并符合相关港股通资格的股票和 ETF 可通过港股通买卖。
截至2025年2月底,约2,700只股票及248只ETF符合沪股通和深股通交易资格,近550只股票及17只ETF符合港股通交易资格。
沪深港通合资格股票共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约九成、总成交规模的八成以上。
欢迎按此了解更多有关沪深港通合资格股票的信息,或按此深入了解沪深港通ETF 纳入标准。
在沪深港通推出之前,投资者可透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QFII)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RQFII)买卖中国内地市场股票,但仅限于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
所以,2014年推出的沪港通是内地与香港市场之间首个可供广泛投资者使用的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合资格 ETF 于 2022 年 7 月开始被纳入沪深港通。截至2025年2月,沪股通和深股通的合资格ETF数目已从一开始的83只增加至248只,港股通的合资格ETF也由4只增加至17只。
要纳入沪深港通,ETF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包括一定资产管理规模及特定股票的权重占比。
欢迎按此了解沪深港通ETF 纳入标准。
债券通为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让中国内地与境外投资者透过相关的内地及香港金融基础设施联接,在对方市场买卖债券。
债券通「北向通」及「南向通」分别于2017年7月及2021年9月开通,促进两地债券市场双向联通。
互换通于2023年5月开通,是全球首个衍生产品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以不改变国际投资者现有交易及清算习惯为出发点,协助国际投资者进行中国在岸人民币利率掉期的交易及清算。
香港交易所旗下的场外结算公司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清算所)合作,于2024年5月20日推出了互换通三项新优化措施——合约压缩服务、历史起息交易及国际货币市场合约。
有关上述优化措施的详情及互换通最新发展,请按此。
于2024年,沪股通及深股通合计平均每日成交人民币1,501亿元(207亿美元),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482亿港元(62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总成交金额约6%及18%。
与2014年沪港通开通首月相比,沪深股通及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增加了25倍及51倍。有关沪深股通表现的其他详情,请按此。
沪深港通这十年来在交易及结算服务上不断优化,已发展成为更多元化和更便捷的跨境投资渠道。
例如每日交易额度及总交易额度多次调整:总额度于2016年已全部取消,2018年时每日交易额度增加至原来的四倍。
又例如为了提高结算效率,我们推出特别独立户口 (SPSA) 服务及Synapse,进一步提升沪港通和深港通的运行效率。
此外,两地交易所对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2023年,爲了使沪股通和深股通在香港和内地市场的所有共同交易日都开放服务,沪深港通交易日历进行了相应调整。
另外,香港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于2024年实施恶劣天气交易安排,在恶劣天气下维持市场正常交易,沪深港通也包括在内。
有关互联互通机制历年来的优化措施详细时间表,请閲读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
沪深港通下所有的交易均以人民币进行。内地投资者买卖港股,支付的是人民币,其后由中国结算统一在香港兑换成港币。
香港及国际投资者购买内地证券时也必须使用人民币,再经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向中国结算支付人民币。这项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在岸人民币市场汇率的影响,也强化了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角色。
为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计价产品的发展,扩大人民币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应用,香港交易所于2023年6月推出了港币-人民币股票双柜台业务。这一举措允许参与双柜台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使用港币或人民币进行交易。我们已为将人民币股票柜台纳入港股通积极开展技术准备,落实后将进一步增加互联互通计划对内地投资者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除了沪深港通,债券通的推出将国际投资者与中国的固定收益市场连接起来,带动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生态圈的发展。同样,互换通作为连接内地和香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创新举措,也为境外投资者开展人民币资产配置提供了便利、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有关「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的详情,请按此。
在2025年,我们会继续逐步丰富互联互通产品生态圈、优化交易机制和配套服务、提升投资者参与度,并持续完善债券通和互换通。如欲了解最新发展,请按此。
「沪深港通带领我们的客户深入投资中国内地市场。」在互联互通故事的第二集中,我们特别邀请了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先生,他分享了对与沪深港通及其优化措施的见解,并探讨了香港交易所在连接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十周年
五图读懂香港交易所沪深港通的十年蓬勃发展
港股通:趋势与展望
互联互通故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