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通最新优化举措,带来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Glenda So
市场联席主管
2024年5月22日

去年5月,全球首个衍生产品互联互通机制「互换通」正式开通,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拓宽投资领域的新渠道。

一年后,「互换通」迎来了新的发展里程碑——本周一,香港交易所与内地合作伙伴在两地监管机构的支持下推出了一系列「互换通」优化措施。这些措施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产品特性和功能,让国际投资者能够更方便地按照自己的习惯来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

我们期待这些优化措施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来香港市场交易,特别是在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内地债券市场的兴趣日益浓厚的背景下,这些新推出的工具和服务恰好能满足他们对冲人民币持仓风险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新优化措施向国际投资者传递了一个信号:「互换通」提供的不仅是风险对冲工具,更提供了一个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风险管理渠道,有助巩固香港作为人民币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


「互换通」一周年

在「互换通」开通一周年之际,我们在监管机构的支持下推出了以上优化措施,旨在以不改变投资者现有交易及清算习惯的前提下,协助国际投资者参与在岸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及清算。

「互换通」自2023年5月15日开通后,成交量不断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市场参与者。截至2024年4月末,市场参与者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3,600多笔,名义本金总额约达1.8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名义本金约为76亿元人民币。

从月度数据来看,按月计算的日均成交名义本金增长近3倍,从上线首月日均约3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4月日均12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一显著增长表明「互换通」正在稳步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投资兴趣不断增长。

一方面,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固定收益产品的配置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他们对固定收益产品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也有所提升。

在「互换通」成交量迅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一直在积极与市场参与者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市场参与者希望「互换通」能够不断优化,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最新优化措施

自5月20日起,「互换通」推出了三项新优化措施:

  1. 单边压缩 — 参与者可将具相同交易要素但相反方向的合约压缩,即压缩名义总额而将清算投资组合的成本降至最低。

  2. 历史起息交易  允许参与者通过执行起息日为历史日期的交易,来平仓现有合约。这项功能在国际市场中很常用,但对「互换通」而言属于新的功能。

  3. 国际货币市场(IMM)合约  允许参与者进行远期起息的IMM合约交易以锁定利率,让部分人民币互换合约的日期与其持有的其他货币产品合约的日期一致,简化交易压缩和现金流管理。

这些新功能有助增强参与者对冲策略的灵活性,并提高其管理投资组合的效率。

此外,这些优化措施让「互换通」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助吸引更广泛的国际市场参与者,推动「互换通」多元化发展。


更表明了市场监管机构致力满足国际机构投资者需求,
为投资者提供更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重要意义

在提升市场运营效率的同时,这些举措也展示了香港和内地市场监管机构的决心,他们致力满足国际机构投资者需求,为投资者提供更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香港作为全球首个提供进入内地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渠道的国际金融中心,再次展现了「超级联系人」的价值。这意味着,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进入流动性充裕的内地市场,同时能够按照国际惯例来进行交易和结算。

互换通这次的重要优化也为我们的互联互通机制开启了另一个新篇章。自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内地和香港的互联互通机制已迈向十周年。香港作为互联互通故事的主角之一,不断努力,不断突破,推动两地市场联系更加紧密。

互联互通机制也有望在2024年迎来更多优化措施:中国证监会不久前公布了多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进一步提升各项互联互通计划,我们期待各项措施能够尽快落实,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市场繁荣发展,连接中国与世界。